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村养蚕织布的辛劳场景,传递出劳动者难以享受劳动成果的深刻讽刺。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展现农忙景象:家家户户的妇女刚采完桑叶回来,才收好蚕茧又开始整理织布机。"才...又..."的句式生动表现了农活的连轴转,让人感受到忙碌的节奏。
后两句笔锋一转,点出核心矛盾:经过整个春天的辛勤劳作,丝绸终于织成了,但村里这些亲手制作丝绸的农民,有谁能穿上新衣服呢?这里用"辛苦"与"著新衣"形成强烈对比,就像现代人天天做蛋糕却吃不到一口奶油,突出劳动成果被剥削的残酷现实。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先展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最后定格在农民们褴褛的衣衫上。这种"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讽刺,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让人联想到许多行业劳动者难以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