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邮与友人相约同游襄阳的情景,充满了闲适雅致的文人趣味。
前两句"一川风月高邮夜,玉麈清谈画鹢舟"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夜景:月光洒满河面,诗人与友人乘着装饰华丽的画船,手持拂尘(玉麈)畅谈人生哲理。这里的"清谈"不是闲聊,而是魏晋名士那种充满智慧的哲学讨论。
后两句"未把迂疏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用了典故:山简是晋代名士,常醉游习家池。诗人说虽然自己不像山简那样放达不羁,但仍想和友人一起去习家池游玩。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谦虚,又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在美景中与知己畅谈,享受精神上的自由与愉悦。诗人用轻松自然的笔调,把一次普通的邀约写得充满诗意,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闲情逸致。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