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一

老骨寒不寐,夜长况闻风。
心悸危欲折,局蹐败絮中。
鸡鸣当晨参,马疥刍不充。
山童衣百鹑,唤之愧匆匆。
求火扫木叶,庭树亦已空。
决起不敢怠,曙光屋南东。
苟遂牛马性,归放春草丰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寒老者的艰难生活,通过生动的细节传递出底层人民的辛酸与坚韧。

开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老人冻得睡不着,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蜷缩在破棉被里发抖。这里用"老骨"形容身体,用"败絮"指代破棉被,把贫苦老人的生存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中间六句继续展现贫困的日常:天没亮就要起床干活(晨参指古代官员早朝,这里反衬老人比官员起得更早),马饿得皮包骨头,童仆穿着百衲衣,连生火都只能扫落叶当柴烧。特别是"唤之愧匆匆"这句,写老人使唤童仆时都心怀愧疚,显示出他善良的本性。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老人虽然困顿,却仍坚持劳作,直到看见曙光。最后两句尤为动人——他幻想自己若能像牛马那样自由,就回到春草丰茂的故乡。这个比喻既心酸又温暖,把贫苦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它在描写苦难时始终保持着尊严感。老人虽穷,但不怨天尤人;生活虽苦,却仍心怀希望。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苦难中的生命光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