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南歌子》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里的细腻情感和悠闲生活。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诗中的每一个部分,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首句“睡起临窗坐,妆成傍砌闲”,描述了一位女子刚从睡梦中醒来,穿上新妆后,坐在窗边闲适地打量着窗外的景色。这里透露出的是一种慵懒和闲适的心情,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让人心情愉悦。
“春来莫卷绣帘看,嫌怕东风吹恨、在眉间”,接下来,诗人以女子的口吻表达她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她不愿意拉开绣帘,因为害怕和煦的春风会将她内心的愁苦吹拂在眉间。这里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忧郁和对愁绪的敏感。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屋内的景象。鹦鹉在花前嬉戏,女子则在月光下弹奏琵琶。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艺术气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寞和安静。
“蓦然收袖倚栏干,一向思量何事、点云鬟”,最后一句中,女子突然收起袖子,倚在栏杆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心中究竟在思量些什么呢?或许是关于春天、关于生活、关于情感的种种思考。最后,她用手轻轻梳理着自己的头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到来之际,内心所经历的情感波动。从慵懒的早晨,到少女的闲适,再到内心的忧郁与思考,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美好。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