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夜过五牧》是一首描写夜晚行船经历的诗。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通俗易懂的分析:
1. 开篇:“船头更鼓打两声,如何未到常州城。” 这两句描述了船在行进中听到更鼓的声音,但似乎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里“更鼓”指的是古代用来报时的一种装置,而“打两声”可能意味着时间已经过了午夜,但船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
2. 环境描写:“道旁火炬如昼明,道上牵夫如蚁行。” 这两句描绘了船上和岸边的景象。道旁的火炬照亮了道路,使得夜晚的路途明亮如白昼;而路上拉车的夫役们如同蚂蚁一般密集地行走,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繁忙和辛苦。
3. 体验与感受:“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露出夜晚的短暂。诗人想要休息,但因为夜色尚长,所以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4. 期待与展望:“明朝拥被窥舡窗,百尺柳条垂两岸。” 最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计划在明天早晨醒来后,通过窗户观赏两岸的柳树。这里的“百尺柳条”可能是指两岸柳树的高度,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行船的描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