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庚辰八月一日为抚安人民至衣锦乡访安湖书院拜先圣殿谒先贤祠栋宇倾挠廊庑荒茀顾瞻感叹念欲兴修兹焉经始以俟毕工历初十日夜坐挈矩堂新月满庭谩尔兴怀成五言近体十首时儒生钟民敬亦次余韵以纪一时之清兴也 其三
天地有否泰,山川无古今。
相传旧时政,应慕昔贤心。
三献曾悲玉,四知常畏金。
平生无寸术,一念恤民深。
相传旧时政,应慕昔贤心。
三献曾悲玉,四知常畏金。
平生无寸术,一念恤民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朝官员在视察破败书院时有感而作,表达了对先贤精神的敬仰和为民服务的决心。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说:世道会变(否泰指好坏交替),但山河永在。我们传承着古代的政治理想,更要学习前贤的为民之心。"相传旧时政"不是要复古,而是强调为政之道的传承。
五六句用两个典故:卞和三次献玉被拒(喻坚持真理可能受挫),杨暮拒收黄金(喻清廉自守)。这两个例子说明做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廉洁。
最后两句是作者自谦:我虽然没什么特别才能,但始终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一念恤民深"是诗眼,道出了全诗核心——官员最宝贵的品质就是真心实意为民着想。
全诗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责任感。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真诚表白,让人看到古代清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朴素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