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人总在追求错误的东西,到头来反而失去了最珍贵的自由和快乐。
诗的开头就说"出家图的是清闲,清闲才是最宝贵的",但紧接着就反问:为什么有些已经脱离世俗的人("尘外人"),却又主动跳回名利场?这里用"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自相矛盾的行为。
中间几句像照镜子一样戳穿现代人的通病:整天被名利驱使,迷失了本心。就算真得到了名利,人也熬得面黄肌瘦了。更惨的是那些拼死拼活还混不出名堂的人,等于白白浪费了一辈子。
最后两句最扎心:那些真正活得自在的"无事人",看到你们这样折腾,想笑都笑不出来。这里的"笑"不是嘲笑,而是带着怜悯的苦笑——明明简单活着就很快乐,你们却非要往火坑里跳。
这首诗就像一位看透人生的长辈在叹气:多少人为了追逐虚幻的名利,把最宝贵的清闲自在和健康都赔进去了,这不就是现代人"内卷"的真实写照吗?它提醒我们:有时候停下脚步,找回本心,可能比盲目奔跑更重要。
拾得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