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王鉴川少司马总制

贺兰山下阵云横,岂学终军漫请缨。
壮士气豪凭虎略,材官谋定取龙城。
旌麾北转无征战,节制西连有重轻。
狐岭摩空秋尽色,兔河荡月古来声。
风吹凄断胡笳曲,天与恩威汉塞兵。
百将传中谁并驾,两朝功后自完名。
鼎彝入勒当昭代,韦布论交在雅情。
尚忆都门共杯酒,也曾义气许狂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写给一位名叫王鉴川的将军的赠诗,表达了对这位将军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既有对战场英姿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追忆。

开头四句描绘了贺兰山下的战场景象,阵云密布,战事紧张。诗人说王将军不像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终军指汉代书生终军,曾主动请缨出使南越),而是凭借真才实学和军事谋略(虎略、龙城都是军事要地)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中间八句写王将军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他指挥军队转战北方,使边境安定(旌麾北转);他善于权衡轻重,掌控全局(节制西连)。诗中用"狐岭"、"兔河"等边塞景物,衬托出将军驻守边疆的雄壮。秋色中的高山、月光下的河流,都见证了将军的功业。胡笳(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声凄厉,更显出边塞的苍凉,但汉家军队(指明朝军队)既有威严又能施恩,展现了王将军治军有方。

最后六句转为对将军个人品德的赞美。诗人说王将军的功绩足以载入"百将传"(记载名将的史书),在两朝(可能指历经两位皇帝)都立下大功,名声完美。他的功勋应该刻在鼎彝(古代礼器,象征功绩永存)上流传后世。诗人回忆起曾在京城与将军把酒言欢的往事,当时将军不嫌弃他这个狂放的书生,这份真挚的友情让他难忘。

全诗通过战场英姿、治军才能、历史功绩和真挚友情四个层面,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将军形象。诗中边塞风光与豪情壮志相映成趣,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也有把酒言欢的温情,展现了明代边塞诗豪放与细腻兼具的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