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

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耽耽壁间像,尚可将千骑。

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

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忆当风雪辰,兹事实经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

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

绣衣两使者,风谊我所畏。相逢瘴海上,此乐岂天惠。

山林与心会,风月可回施。聊乘簿书隙,拚此一日费。

摩挲水边石,胜处欲专美。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佛寺的沧桑变迁,以及诗人与友人同游时的感悟。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历史沧桑感(前12句)
诗人看到这座气派的佛寺("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联想到它可能是某个割据时代的统治者所建。如今曾经的歌舞场所已成荒草丛生的废墟("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雎"),但佛寺却因人们的虔诚而历久弥新。钟声("横撞钟万石")象征着佛法能唤醒沉迷世俗的人。

2. 游寺经历(中间12句)
回忆当年风雪中开始修建的场景,老和尚为工程完成而欣喜跪拜。诗人受邀享用素斋("馔伊蒲"指素餐),在幽深的斋房小憩。虽然山路陡峭("空岩才跬步"),但诗人拄着竹杖坚持攀登。这里特别提到同行的两位官员朋友("绣衣两使者"),在偏远之地相逢格外珍贵。

3. 人生感悟(最后8句)
诗人认为自然山水能净化心灵("山林与心会"),公务之余("乘簿书隙")值得花一天时间沉浸其中。最后以幽默口吻说:不必用漆书写游记,这首诗本身就是最好的记录。水边的岩石见证了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全诗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友人同游的愉悦。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