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春日雨中
烟雨轻阴,庭院悄寒,晴意难准。社前燕子归来,恰换一番花信。春光全在,杏花红闹枝头,双鸾衔上金钗鬓。待到尽开时,又胭脂成粉。堪恨。西园扑蝶,人间芳径,踏青鞋润。帘影**、竟日瞢腾如困。惜花中酒,寻常过了年年,情多那得离愁尽。翠被不成温,满薰篝兰烬。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雨中的细腻画面,充满了对春光易逝的淡淡哀愁。
上片以"烟雨轻阴"开篇,立刻营造出朦胧湿润的春日氛围。庭院里还带着寒意,连晴天都变得难以预料。燕子归来、花朵更替,这些自然现象暗示着季节流转。最动人的是"杏花红闹枝头"的描写,用"闹"字把杏花盛开的热烈表现得活灵活现,而女子把杏花插在鬓边的细节,又让这幅春景多了生活气息。但词人笔锋一转,提醒我们花开到极致时就会凋零,就像胭脂终会褪色成粉,暗喻美好事物的短暂。
下片转向抒情。"堪恨"二字带出遗憾:雨天打湿了踏青的鞋,扑蝶赏花的雅兴都被雨水打断。帘幕低垂、整日昏沉的描写,透出主人公的无精打采。"惜花中酒"(爱花而醉酒)的习性年复一年,说明这种春愁已是常态。结尾"翠被不温""兰烬"(熏香燃尽)的意象尤其巧妙,用身体感觉的冷和香炉的灰烬,把孤独寂寞的心情具象化,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挥之不去的惆怅。
全词最打动人处在于:它不直接说"我很难过",而是通过杏花、雨鞋、熏香这些日常事物,把春日特有的那种甜蜜又忧伤的情绪一点点渗透出来。就像我们看着窗外春雨时,心里会泛起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