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范写给一位名叫珙的首座(寺院高级僧职)的送别诗,语言看似简单却暗含禅机。
前两句"江月松风何处无,戒珠心印强名模"用自然景物比喻佛法真理:江中明月、松间清风处处可见,就像佛法无处不在;"戒珠"(持戒如宝)、"心印"(禅宗以心传心的觉悟)这些名相概念,不过是人为贴的标签罢了。诗人想表达:真正的佛法不在形式上的名号,而在自然本真的体悟中。
后两句"烦君归问老真觉,因甚阇梨气不除"突然转向幽默调侃:拜托你回去问问你们寺里的真觉长老,为什么当了"阇梨"(高僧尊称)还是改不掉脾气呢?这里用生活化的反问,既点出修行者也会保留真性情,又暗指修行不在虚名而在真心,与前面"强名模"形成呼应。
全诗妙在将深奥的禅理融入日常对话,用明月清风比喻佛性本真,用调侃语气打破对修行者的刻板印象,让人明白:真正的修行不是摆架子,而是在平凡生活中保持本心。就像我们今天说"大师也会发脾气",反而显得更真实可爱。
释可湘
释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俗姓葛,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参无准师范禅师得旨。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嘉兴府流虹兴圣寺。历住温州雁山能仁寺、越州九岩慧云寺、天台护国广恩寺、临安府崇恩演福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寺。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住福州雪峰崇圣寺,十年,客南山太清。后再住崇圣寺凡十年,谢院事,退居杭州宝寿寺。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