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

越来溪头暮雨,姑苏城外横塘。
黄帽就船炊饭,绿鬟隔岸鸣榔。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像一幅江南水乡的黄昏速写,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

前两句是广角镜头:雨幕中的越来溪和姑苏城外的横塘,两个地名自带江南韵味。"暮雨"二字不用多解释,就让人看到细雨蒙蒙、天色将晚的景象。这里没有直接写人,但"城外"暗示了人间烟火的存在。

后两句突然拉近特写:戴着黄草帽的船夫正在生火做饭,对岸传来女子清脆的敲榔声。"黄帽"和"绿鬟"的色彩对比鲜明,一个在船上忙碌,一个在岸边劳作,都是水乡人最日常的生活场景。"炊饭"的烟火气和"鸣榔"的声响,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全诗妙在看似随意记录眼前所见,实则精心选取了四个最有代表性的片段:暮雨中的溪流、古城外的水塘、船上的炊烟、岸边的声响。就像现在用手机拍短视频,短短24个字完成了从远景到近景,从静景到动景的切换,最后定格在回荡的榔声里,让人仿佛能闻到饭香,听到水声。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白描手法,正是古代山水诗的绝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