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上有金章宗玺今藏江都陆氏)
道君皇帝摹捣练,力为张护开生面。
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
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
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
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
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宋徽宗临摹唐代画家张萱的名画《捣练图》的故事,以及这幅画后来的流传经历。全诗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艺术传承:开头说宋徽宗(道君皇帝)临摹张萱的捣练图,不仅还原原画,还注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开生面"),让古画焕发新生。就像今天有人复刻经典作品时加入新创意。
2. 时空穿越:诗中用"秋风远溯白帝城"比喻画作从唐代流传到宋代,突然出现在宋徽宗的宣和殿里,像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3. 帝王趣味:提到宋徽宗虽然是皇帝,却钟情艺术("风流天子爱閒情"),连画中村妇捣衣的普通场景("野杵村砧")都被他画得珍贵。金章宗(完颜国主)作为金朝皇帝也珍爱此画,说明艺术能超越敌对政权。
4. 历史见证:诗中特别提到画上的"明昌御宝"印章和宋徽宗"瘦金体"题字保存完好,这些细节成为历史的物证,就像今天博物馆里带着名人签名的珍贵藏品。
5. 历史反思:最后诗人感慨,看似普通的捣衣声("捣练之声")背后,暗藏着北宋灭亡的隐喻("天水碧"指宋朝,"太师青"指误国奸臣)。一幅画串起了艺术之美与王朝兴衰,让人翻阅时百感交集。
全诗通过一幅画的命运,展现了艺术超越时代的魅力,同时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就像今天我们看《清明上河图》,既能欣赏画技,又能感受北宋繁华背后的隐忧。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