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八咏分得剪烛题

烧烛茅庐下,长吟思不迷。金盘落灰烬,清影照羁栖。

风度摇难定,更残刻渐低。西窗千古意,何夕重分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茅屋下点着蜡烛夜读的场景,充满了孤独却宁静的文人情怀。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在茅草屋里点着蜡烛,长时间吟诗思考却不会迷失方向。这里"思不迷"暗示他虽独处但内心清醒坚定。

中间四句用蜡烛的意象展开:
- 蜡烛燃烧后金盘里积满灰烬,清冷的烛光映照着漂泊的诗人。"羁栖"二字点明他客居他乡的处境。
- 风吹得烛影摇晃不定,夜越来越深,蜡烛也越烧越短。"更残"指夜深,"刻渐低"既说蜡烛变短,也暗指时间流逝。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诗人联想到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千古名句,发出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和知己一起剪烛夜谈、分题作诗呢?这里既有对知音相聚的渴望,也流露出文人雅士对精神交流的珍视。

全诗妙在:
1. 通过"剪烛"这个小动作,串联起孤独夜读与渴望知音两种心境
2. 蜡烛的燃烧过程暗喻时光流逝与文人坚守
3. 结尾用典自然,把个人夜读与千古文人的精神追求联系起来
4. 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羁旅文人读来尤其能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