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
好寒天。
正孤山冻合,谁唤觉、梅花梦,瘦影重传。
自簇桃笙兽炭,偎金斗、微熨芳笺。
更未解鸾胶,绛唇呵展,才融雀瓦,酥手亲研。
士木形骸,争消受、丹青供养,况承他、十分著意周旋。
丁宁说,要全删粉墨,别谱清妍。
凭肩。
端详到也,看侧帽轻衫,风韵依然。
入洛愁余,游梁倦极,可惜逢卿憔悴,不似当年。
一段心情难写处,分付朦胧淡月晕秋烟。
披图笑我,等闲无语,人忆谁边。
卿知否,离程纵远,只应难忘,弄珠垂箔,乍浦停船。
甚日身闲,琐窗幽对,画眉郎还向画中圆。
且缓却标题,留些位置,待虎头痴绝,与伊貌出婵娟。
仿佛记、脂香浮玉斝,翠缕扬珊鞭。
淡妆浓抹俱潇洒,莫教轻堕尘缘。
便眼前阿堵,聊供任侠,早心空及第,似学安禅⑴。
共命双栖,都缘是、雪泥鸿爪,从今夜、省识春风纸帐眠。
须信倾城名士,相逢自古相怜。
正孤山冻合,谁唤觉、梅花梦,瘦影重传。
自簇桃笙兽炭,偎金斗、微熨芳笺。
更未解鸾胶,绛唇呵展,才融雀瓦,酥手亲研。
士木形骸,争消受、丹青供养,况承他、十分著意周旋。
丁宁说,要全删粉墨,别谱清妍。
凭肩。
端详到也,看侧帽轻衫,风韵依然。
入洛愁余,游梁倦极,可惜逢卿憔悴,不似当年。
一段心情难写处,分付朦胧淡月晕秋烟。
披图笑我,等闲无语,人忆谁边。
卿知否,离程纵远,只应难忘,弄珠垂箔,乍浦停船。
甚日身闲,琐窗幽对,画眉郎还向画中圆。
且缓却标题,留些位置,待虎头痴绝,与伊貌出婵娟。
仿佛记、脂香浮玉斝,翠缕扬珊鞭。
淡妆浓抹俱潇洒,莫教轻堕尘缘。
便眼前阿堵,聊供任侠,早心空及第,似学安禅⑴。
共命双栖,都缘是、雪泥鸿爪,从今夜、省识春风纸帐眠。
须信倾城名士,相逢自古相怜。
现代解析
这首《梅影》以梅花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复杂的情感故事,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的孤寒意境 开头用“好寒天”营造出冷清的氛围,孤山被冻住,梅花仿佛从梦中惊醒,影子显得格外清瘦。这里梅花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诗人孤独高洁的心境。
2. 往昔温馨的对比 中间突然转入回忆:围着暖炉取暖、亲手研磨墨汁、互相依偎的亲密场景。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曾经甜蜜的相处,但“土木形骸”(形容自己像木头一样麻木)一句又拉回现实,暗示这些温暖已成过去。
3. 重逢的物是人非 诗人描写重逢时的复杂心情:对方风韵犹存,但已憔悴不堪,不再是当年模样。“一段心情难写处”直接点出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惆怅,只能借朦胧的月光和秋烟来寄托。
4. 自我宽慰与期许 后半段诗人试图释怀:虽然分离遥远,但难忘共同经历(比如弄珠垂箔、停船乍浦的细节)。他幻想未来能在幽静的窗前重逢,甚至幽默地说要给画作“留位置”,请画家把彼此画得年轻美好,透露出对缘分的珍惜。
5. 看透世事的洒脱 最后诗人表现出超然态度:淡妆浓抹都是表象,不必执着尘缘;眼前富贵(“阿堵”指钱财)不如任侠洒脱,心无挂碍就像参禅。结尾“倾城名士自古相怜”点明主旨——美好的灵魂终会互相吸引,呼应了开篇的梅花孤高之姿。
全诗精髓: 表面写梅花,实则借梅喻情。通过今昔对比、虚实交错的写法,展现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对现实无奈的接纳,最终升华成一种超脱的人生感悟。诗中既有“侧帽轻衫”的风流雅致,也有“雪泥鸿爪”的沧桑哲思,情感层层递进,读来耐人寻味。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