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充满哲理和禅意。
前两句"有地逃铜马,无心待玉鱼":铜马指战乱(古代用铜马象征战争),玉鱼是富贵象征。意思是"我有地方可以躲避战乱,对功名利禄已毫无兴趣"。表现了诗人远离纷争、淡泊名利的心态。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
- "牛眠"指找到理想的安身之地(古人认为牛眠之地风水好)
- "龙耳"比喻权势地位,说"这些对我还有什么意义呢?"
- "荷锸千岩去"(扛着铁锹走遍群山)和"连辘十日馀"(连续十天用辘轳打水)用具体劳动画面,展现隐居生活的真实状态。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诗人在古松树下虔诚地研读"瓮中书"(可能指养生秘籍或佛道经典),这个画面既宁静又充满智慧追求,把隐居生活提升到精神修炼的层面。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生活场景(扛锹、打水、读书)表现抽象的人生选择
2. 通过对比(铜马战乱vs松树读书)突出宁静的可贵
3.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比如"牛眠""龙耳"的比喻既形象又耐人寻味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传递了"简单劳动中蕴含大智慧"的生活哲学,让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精神力量。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