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维阳吕为处士

为儒师古道,清苦少人知。
心散暂因酒,鬓班多为诗。
著书秋阁静,晒药夕阳迟。
何必文明代,垂钩渭水湄(以上《永乐大典》卷一三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学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追求,语言朴实却充满韵味。

前两句写这位吕处士作为儒学老师,坚守古代圣贤之道,生活清贫却无人理解。"清苦少人知"既说物质匮乏,也说精神追求不被世俗认可,有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中间四句用生活细节勾勒出他的日常:借酒放松心情,因苦吟诗作而早生华发,在秋日书阁安静写作,傍晚慢悠悠晒制药材。这些画面像一组电影镜头,让我们看到一位淡泊名利的学者形象——他不在意物质享受,把精力都投入学问和诗歌创作,连晒药这种琐事都带着从容不迫的禅意。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何必非要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就算在太平盛世,他也宁愿像姜太公那样在渭水边钓鱼(暗指隐居)。这透露出他的人生选择——不慕荣华富贵,更看重精神自由。诗人用"垂钓渭水"这个典故,既赞美了吕处士的才德,也暗示这样的高人往往选择远离权力中心。

全诗妙在通过晒药、饮酒、写诗等日常小事,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隐士形象。我们仿佛能看到秋阳下,一位两鬓斑白的学者,在书阁与药炉间从容行走的身影。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能给人带来启发。

释惟凤

释惟凤,青城(今四川灌县)人(《清波杂志》卷一一)。号持正。九僧之一。有《风雅拾翠图》(《圣宋九僧诗·惟凤》条下),已佚。今录诗十五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