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名叫福康安的高官的赠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自谦之情。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和作者复杂的心态。
前四句写作者与福康安的交往:作者很荣幸能与福康安共事("外台"指地方高级官员),经常收到对方温暖的来信。回忆起十年前初次拜访时("一刺"指递名片求见),福康安已是朝廷重臣("大罗天"比喻高位)。
后四句写作者随福康安到偏远地区任职的感受:能陪同这样的大人物来边疆工作很荣幸,自己哪敢以逍遥自在的"散仙"自居。最后两句是自谦:总觉得自己文笔不好,但还是很想写文章来歌颂福康安的功绩("凌烟"指表彰功臣的凌烟阁)。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散仙"与"节钺"(象征权力的符节斧钺)的对比,生动展现了"闲云野鹤"与"朝廷重臣"的差异
2. "簪笔颂凌烟"的典故用得巧妙,既表达敬意又暗含对功名的向往
3. 通过"自惭文思拙"的谦虚,反衬出对福康安的真挚推崇
这种诗典型展现了古代文人写给上司时的写作技巧:既要表达敬意,又要保持文人风骨;既要展现才能,又要故作谦虚。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