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异
昔闻雨金并雨粟,岂真神鬼输运速。
为祥为孽理未明,不耕而穫恐非福。
蚩蚩苗民何所知,但喜有粟从天贻。
饥者易食聊一饱,化浆为血心始疑。
闻之远近尽惊诧,虫灾况复当此时。
余思风力称最雄,能搴巨石旋空中。
矧知小物任飘陨,祗讶色味微不同。
古今异事多讹传,比来目击信有焉。
鬼方妖幻纷堪纪,何必齐谐志怪篇。
为祥为孽理未明,不耕而穫恐非福。
蚩蚩苗民何所知,但喜有粟从天贻。
饥者易食聊一饱,化浆为血心始疑。
闻之远近尽惊诧,虫灾况复当此时。
余思风力称最雄,能搴巨石旋空中。
矧知小物任飘陨,祗讶色味微不同。
古今异事多讹传,比来目击信有焉。
鬼方妖幻纷堪纪,何必齐谐志怪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荒诞又引人深思的故事,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1. 开篇悬念:天上掉粮食的怪事
诗人听说古代有"天上下金子、下粮食"的传说(雨金雨粟),但觉得这不可能是鬼神搬运的。他提出疑问:这种不劳而获的事,表面是祥瑞,背后可能藏着灾祸。
2. 老百姓的悲剧
饥饿的农民看到天降粮食很开心,但吃完后发现身体不对劲——粮食在体内化成血水(影射中毒或病变)。这时虫灾爆发,更让事情显得诡异。诗人用"蚩蚩"形容淳朴的农民,暗示他们容易上当受骗。
3. 科学猜想与讽刺
诗人推测可能是龙卷风(风力)把别处的粮食卷到空中又落下,只是颜色味道有些异常。但他马上转折:现实中妖魔鬼怪般的骗局已经够多了(鬼方妖幻),根本不需要《齐谐》这种志怪小说来记载怪事——讽刺当时社会充满比神话还荒诞的黑暗现象。
核心思想
通过"天降毒粮"的寓言,揭露了三大现实:
- 表面"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往往有诈
- 底层百姓最容易成为牺牲品
- 当时社会的黑暗比鬼神传说更可怕
写作亮点
用悬疑故事包装社会批判,从传说到现实层层推进,最后点破"现实比神话更荒诞"的深刻讽刺,类似现代"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