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历史文物——湖州府铸造的铜权(秤砣),巧妙揭示了明朝建文帝时期的一段政治悬案。
前两句写铜权上"建文"年号虽被磨掉但痕迹犹存,这是发现的第二件带建文年号的文物。"逊国"指建文帝被叔叔朱棣夺位的事。这里文物成了历史见证者。
后两句最有意思:铜权证明建文帝确实用过自己年号,但朱棣夺位后强行把建文年间改称"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年号),试图抹去这段历史。作者用"到底建文元不改"讽刺这种篡改历史的徒劳——就像铜权上的痕迹,真相终究会显露。
全诗像一则历史寓言,通过一个小物件告诉我们:权力可以暂时改写文字,但无法真正抹去历史。这种借物讽史的手法,让严肃的历史思考变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