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三十首 其十 (河阳县作)潘安仁岳
我本志烟霞,拔茅非所希。
一朝荷明扬,俨与诸公陪。
混玉既心恧,妨贤亦面怩。
无禆人或容,岂不畏虚縻。
以此解组黻,天陵驾言归。
东山有美林,秀荫发华滋。
登皋偶舒啸,临流或赋诗。
弱不胜耒耜,课耕常及时。
自谓可终年,越畔无外思。
孰谓十行降,复俾百里司。
既已承明命,宁令为茧丝。
此邦颇知礼,朱博治异齐。
临水每有悟,淆之浊匪宜。
钩距我不能,所能尚无为。
登城眄广原,阡陌绿依依。
巾车循鄙乡,姜芋分町畦。
男耕而妇织,民和讼亦稀。
弦歌或可听,卓鲁安足期。
夫子傥相过,能无笑割鸡。
一朝荷明扬,俨与诸公陪。
混玉既心恧,妨贤亦面怩。
无禆人或容,岂不畏虚縻。
以此解组黻,天陵驾言归。
东山有美林,秀荫发华滋。
登皋偶舒啸,临流或赋诗。
弱不胜耒耜,课耕常及时。
自谓可终年,越畔无外思。
孰谓十行降,复俾百里司。
既已承明命,宁令为茧丝。
此邦颇知礼,朱博治异齐。
临水每有悟,淆之浊匪宜。
钩距我不能,所能尚无为。
登城眄广原,阡陌绿依依。
巾车循鄙乡,姜芋分町畦。
男耕而妇织,民和讼亦稀。
弦歌或可听,卓鲁安足期。
夫子傥相过,能无笑割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东晋诗人潘岳(字安仁)的作品,名为《拟古诗三十首 其十(河阳县作)》。诗中以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触,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思与对现实仕途的困惑。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自述本来志趣山水,不求高位,但一朝受到朝廷的赏识,被提拔为官,与诸多官员一同为官。诗人感觉自己的地位如同玉石中混入了砂石,感到羞愧;又担心自己无才无能,占了贤能之人的位置,感到不安。因此,诗人决定辞官归隐,回到东山的田园中。
在田园中,诗人心情舒畅,登高时会发泄心中的长啸,临水时会即兴赋诗。他自认为种田不是自己的强项,但还是按照季节安排农事,认为这样就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然而,突然有一天,诗人被朝廷召回,担任更大的官职,负责一个更大的地区。面对新的挑战,诗人感到困惑:既然已经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任命,难道不应该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吗?
诗人认为这里的人们比较注重礼节,与齐地的治理风格有所不同。尽管诗人习惯于闲适的生活,他对治理地方事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认为自己无法像勾践那样设计策略,但可以保持一种不干涉的无为态度。
在城墙上远望广阔的原野,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的景象:田地一片绿意,男人耕作,女人织布,社会和谐,很少有诉讼。这里的治理平静而有序,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政令。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有德才之士来访的愿望,可以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治理地方,而不是仅仅像鲁国的宰相那样处理日常事务。
整首诗通过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归隐田园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