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珠吟①

般若神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现时游五蕴山,内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
用时无处复无踪,行住相随常了了。
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
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
吾师权指喻摩尼,采人无数入春池。
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远,体用如如转无转。
万机珠对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于赤水,视听争求都不遂。
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非自心,非因缘,妙中之妙玄中玄。
森罗万像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烧六贼,烁四魔,能摧我山竭爱河。
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儿衣里几蹉砣。
亦非性,亦非心,非性非心超古今。
体绝名言名不得,权时题作《弄珠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弄珠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神秘色彩的诗歌,主要围绕着一个神秘的宝珠展开,诗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真理、智慧、修行和宇宙本质的探讨。接下来,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诗歌开头描述了宝珠的神奇特性,它难以捉摸,但在法性的海洋中能够被亲自认知。这个宝珠能在五蕴山中隐现,发出内外光明,展现出大神力。这一部分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力量,可能象征着智慧或真理。

接着,诗歌描述了宝珠的无形无状,无论大小、昼夜都能圆明照耀。它在需要时无处不在,但用的时候又无影无踪。这一部分强调了智慧或真理的无处不在和难以捉摸的特性。

然后,诗歌提到了先圣们的传授和指引,强调智者能够识别和持有这颗宝珠,而迷失的人则无法识别。这也表明了修行和传承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将宝珠比作摩尼珠,能够引导人们进入真理的春池。

然后,诗人通过对比,批评了那些将瓦砾当作宝珠的人,强调了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安然获得宝珠。这也表达了对世俗虚妄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

接下来,诗歌强调了宝珠的难以言说的特性,它既非近也非远,既无法用言语描述也无法用思维把握。然而,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可以在任何时刻提供智慧和方便。这一部分强调了真理的超验性和内在性。

然后,诗人通过皇帝寻找宝珠的故事,表达了有时候我们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同时,他也强调了无心反而得珠的情境,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是在无心的状态下获得的。

最后,诗人强调宝珠超越了性、心、名等概念,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它超越了时间和历史,是宇宙的本质和真相。诗人最后称它为“弄珠吟”,可能是指这首诗是对宝珠和真理的探讨和吟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了智慧、真理、修行和宇宙的本质。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识别并持有那颗神秘的宝珠,同时也批判了世俗的虚妄和误解。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神秘色彩,语言优美,让人深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