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崔兰西七夕感怀(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玉合金针故事遥,离人自写可怜宵。
沉沉旧院收鱼钥,隐隐星河梦鹊桥。
天上双星窥分野,人间万感溢思潮。
柳州屡乞仍难巧,聊报瑶章作解嘲。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七夕节的感慨,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1. 开头两句讲七夕的传统习俗(古代女子七夕乞巧的"金针玉合"故事)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现在只能独自度过这个本该浪漫的夜晚。"可怜宵"透露出孤独感。

2. 三、四句营造出寂静的氛围:深宅大院锁着门(鱼钥是古代钥匙),诗人在梦中隐约看见银河鹊桥。这里"收鱼钥"和"梦鹊桥"形成现实与梦想的对比。

3. 五、六句是名句:天上牛郎织女星俯视人间,而人间千万种愁绪像潮水般涌来。把星空与人间情感联系起来,意境开阔。

4. 最后两句用自嘲的语气说:虽然像柳宗元那样多次乞求智巧(暗指仕途不顺),却始终得不到,只好写首诗自我安慰。"瑶章"是对朋友诗作的美称。

全诗妙在:
- 把孤独的现代感受与传统节日结合
- 用"双星"与"万感"的对比,写出个人渺小与情感宏大
- 结尾的自嘲让沉重情绪变得轻松
- 虽然写愁,但透着文人特有的幽默感

就像今天一个人过情人节,刷着朋友圈秀恩爱的照片,最后发个自嘲段子化解尴尬的感觉。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