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朋友们喝酒赏花时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上片(前四句)描绘了一个微醺的夜晚: 蜡烛快要烧完了,火苗在风中摇晃,把桃花的影子投在墙上。喝醉的人倒在青苔斑驳、落花铺就的地毯上,花香和酒香混在一起,让人沉醉。这里用"碎锦"形容满地落花,既美丽又带着几分凋零的意味。
下片(后四句)转入抒情: 年轻人不懂春天也会孤独(指繁华中藏着凋零),而随着年岁增长,连赏春的兴致都减退了。但作者还是细心地把绣花帘子放下来,像保护珍宝一样护着这些花,不让它们被风雨摧残。这里的"绣帘"既是实写,也暗喻作者想要守护美好事物的心情。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 1. 画面感极强:烛影、落花、醉态都像电影镜头 2. 情感细腻:从热闹饮酒到感叹时光,再到温柔护花 3. 深意暗藏:用"遮风雨"的动作,透露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
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明知花会谢,仍要细心呵护"的温柔坚持,这种心态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就像我们明知青春会逝去,还是认真记录生活;明知理想难实现,依然小心守护着心里那点热忱。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