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恩演福禅增偈

灵山一别几经春,今日重来喜见君。
佛法一肩担荷却,黄鹤楼前第一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友情的珍视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信仰,认为佛法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和实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认为朋友是自己修行路上的重要支持和帮助。

第一句“灵山一别几经春,今日重来喜见君。”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和学习,再次相聚的喜悦心情。这里的“几经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过程,而“重来喜见君”则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对朋友的重视。

第二句“佛法一肩担荷却,黄鹤楼前第一尊。”则是诗人对自己修行态度的写照。他认为佛法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和实践,不能依赖他人。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要在黄鹤楼前成为第一尊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的相聚和修行过程,表达了他对佛法的信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贾似道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宋理宗驾崩后,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咸淳九年(1273),襄阳陷落。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