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姓张的贵族夫人的作品,用简单对比和典故传递了人生无常与精神永恒的主题。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先说她出身显赫("金张世"指汉代豪门金、张两家,"王谢"指东晋顶级贵族),像藤蔓依附大树般嫁入豪门。但"丝萝"(比喻脆弱美好的事物)的生命短暂,而"松柏"(象征坚贞)却能长青千年——暗示她虽享尽荣华却早逝。
中间四句写她的品格:她重视名誉不受二次侮辱(可能指坚守节操),看淡生死而保持尊严。"身轻得自怜"既可能指她临终时的消瘦,也暗含对命运的超脱。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她真正的不朽不在于富贵生活,而在于会被写入史册("杀青传"指刻写在竹简上的传记)。这里把世俗荣耀和精神传承对比,突出品格比门第更值得铭记。
全诗通过贵族女子的一生,探讨了生命短暂与精神永恒的关系。用"丝萝松柏"这样接地气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再显赫的人生也会消逝,唯有高尚品格能穿越时间。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