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樱桃花景,充满生活气息和视觉冲击力。
前两句用数字递进的手法,从"一枝两枝"到"千万朵",像镜头拉远一样瞬间展现出樱花由点到面的绚烂绽放。这种爆发式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花树从零星几点突然变成满树繁花的壮观景象。
后两句突然转入人物特写:曾经站在花砖上的摘花人,她的罗裙被花枝勾破,鲜红的裙色与火红的樱花相互映照。这里用"窣破"这个拟声词,让人仿佛听到衣裙被花枝刮破的细微声响,画面顿时活了起来。裙红似火的比喻既写实又夸张,把樱花的艳红和少女的青春朝气完美融合。
全诗最妙的是"曾立"二字,暗示摘花人已离去,只留下摇曳的花枝和破碎的裙角,给绚丽的画面添了一丝淡淡的惆怅。这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含人世无常的感慨,让人在惊艳之余又心生回味。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