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乱歌
皇明正统戊辰秋,烟尘四起天为愁。
岭南寇害畏萧养,浙西盗发称宗留。
更有闽沙邓茂七,纵横猖獗侵南州。
官民财物全剽掠,生民性命皆虔刘。
土兵拒战不能胜,官兵弃甲抛兜鍪。
我辈奔驰自警愕,四顾惨黯无良谋。
义士苦敌陈宁死,武夫能忾温家尤。
北杨将军来守禦,罔闻军士展无筹。
贼来不肯奋力战,黄旗一仆风飕飕。
身骑白马凤山陨,神号鬼哭声啾啾。
邑中令丞窜江右,不顾县治民之忧。
赖有余尉能保障,四乡民勇誓同仇。
一度贼来一度敌,誓不与共戴天仇。
己巳之春消息好,延津报捷屠魁囚。
功归樵郡刘挥使,天兵始至如貔貅。
我邦唇齿赖馀庇,士民依旧耕田畴。
奈何庐舍已非昔,地成荆棘皆荒陬。
古今世事几更变,我生何以罹其尤。
感兹患害痛肺腑,疮痍疾甚胡能瘳。
又恐史官编不尽,临风三叹成长讴。
岭南寇害畏萧养,浙西盗发称宗留。
更有闽沙邓茂七,纵横猖獗侵南州。
官民财物全剽掠,生民性命皆虔刘。
土兵拒战不能胜,官兵弃甲抛兜鍪。
我辈奔驰自警愕,四顾惨黯无良谋。
义士苦敌陈宁死,武夫能忾温家尤。
北杨将军来守禦,罔闻军士展无筹。
贼来不肯奋力战,黄旗一仆风飕飕。
身骑白马凤山陨,神号鬼哭声啾啾。
邑中令丞窜江右,不顾县治民之忧。
赖有余尉能保障,四乡民勇誓同仇。
一度贼来一度敌,誓不与共戴天仇。
己巳之春消息好,延津报捷屠魁囚。
功归樵郡刘挥使,天兵始至如貔貅。
我邦唇齿赖馀庇,士民依旧耕田畴。
奈何庐舍已非昔,地成荆棘皆荒陬。
古今世事几更变,我生何以罹其尤。
感兹患害痛肺腑,疮痍疾甚胡能瘳。
又恐史官编不尽,临风三叹成长讴。
现代解析
这首《纪乱歌》用直白的语言记录了一场发生在明朝正统年间的民间动乱,像一部用诗句写成的历史纪录片。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灾难降临(开头到"神号鬼哭"):生动描写了多地盗贼同时作乱的恐怖景象。岭南萧养、浙西宗留、闽沙邓茂七等匪帮像蝗虫过境,抢财物、杀百姓。当地武装根本挡不住,官兵也吓得丢盔弃甲。特别震撼的是"黄旗一仆风飕飕"这句,用军旗倒地、风声呼啸的画面,暗示军队溃败的惨状。
2. 绝地反击("邑中令丞"到"耕田畴"):在官员逃跑的绝境中,普通县尉带领乡民自发抵抗。这里有个强烈对比:穿官袍的县令逃跑了("窜江右"),反而是小官余尉站出来组织民兵,用"一度贼来一度敌"的拉锯战最终等来了正规军援兵。
3. 战后创伤(最后部分):虽然叛乱平定,但家园已成废墟。诗人看着长满荆棘的荒地,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普通百姓要承受这样的苦难?最后两句特别戳心,他说怕史官记不全这些苦难,只好自己写诗记录。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三点:
- 真实感:像"身骑白马凤山陨"这种细节,可能是诗人亲眼所见,比史书上的数字更震撼。
- 平民视角:不歌颂帝王将相,反而记录了小县尉和乡民的英勇,这在古代诗歌中很少见。
- 永恒之问:结尾对战争创伤的思考,放在今天依然适用,任何时代的普通人面对战乱都是同样的无助。
诗人用最朴实的文字告诉我们:历史不只是王侯将相的故事,更是无数普通人的血泪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