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二十六

新谷尚未熟,旧谷今已无。
就贷一斗许,门外立踟蹰。
夫出教问妇,妇出遣问夫。
悭惜不救乏,财多为累愚。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陷入困境的场景,读起来像在看一幕生活短剧。

开头两句就像镜头特写:新种的稻子还没成熟,去年的存粮已经吃光了。这种青黄不接的窘境,农民朋友最懂。接着我们看到主人公去邻居家借粮,只要"一斗"(约12斤)这么小的量,却站在门外犹豫徘徊——这个细节特别真实,把穷人开口借东西时的难为情都画出来了。

最有戏剧性的是中间四句:男主人出来让问妻子意见,妻子出来又推给丈夫决定。这种踢皮球式的对话,既展现了农户人家的相处模式,更暴露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吝啬心理。明明有能力帮忙("财多"),却因为吝啬("悭惜")不愿救济他人。

最后两句简直是神来之笔的点评:钱财多了反而成了负担,这种守财奴行为实在愚蠢。诗人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这个生动的小故事,让我们自然体会到: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比守着钱财不花更有智慧。

全诗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短视频,没有华丽辞藻,却拍出了最真实的人间冷暖。它提醒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精明的计较,可能恰恰暴露了内心的愚昧。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