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然脐胡儿登汉殿,西京宫阙随飞电。
几人吊古入深榛,拾得寒𦉊出炎甸。
何来巧匠镌遗埵,深凿陂陁黑云堕。
受沈疑沾儒溺流,陶形尚带秦坑火。
当年研宝落江南,珍重米家海岳庵。
空闻端溪龙尾贵,锢取重泉什袭函。
咸阳巳灰原庙改,此瓦居然阅千载。
铿然苍璧鸣环玦,莹若玄夷吐光彩。
陇西公子所见遗,晴窗泼墨云与俱。
沂翁铭之坡老赞,一字百缣未足奇。
小儿家鸡慕野䳱,卵汁瓦棺徒尔为。
萧亝舐笔寻遗制,彷佛炎刘存壮丽。
未泐经营萧相功,已濡黯淡铜人泪。
兴亡千古事难齐,何限苍苔剥旧题。
试看未央荒址外,更无雍畤一丸泥。
几人吊古入深榛,拾得寒𦉊出炎甸。
何来巧匠镌遗埵,深凿陂陁黑云堕。
受沈疑沾儒溺流,陶形尚带秦坑火。
当年研宝落江南,珍重米家海岳庵。
空闻端溪龙尾贵,锢取重泉什袭函。
咸阳巳灰原庙改,此瓦居然阅千载。
铿然苍璧鸣环玦,莹若玄夷吐光彩。
陇西公子所见遗,晴窗泼墨云与俱。
沂翁铭之坡老赞,一字百缣未足奇。
小儿家鸡慕野䳱,卵汁瓦棺徒尔为。
萧亝舐笔寻遗制,彷佛炎刘存壮丽。
未泐经营萧相功,已濡黯淡铜人泪。
兴亡千古事难齐,何限苍苔剥旧题。
试看未央荒址外,更无雍畤一丸泥。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块汉代瓦当的发现过程,折射出历史兴衰的沧桑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诗中描写有人从荒草丛中捡到一块带着火烧痕迹的汉代瓦当("拾得寒𦉊出炎甸"),这块瓦当见证了秦汉更替的历史风云。诗人用"秦坑火"暗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而瓦当能留存至今,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2. 艺术价值的传承 后文提到米芾(米家海岳庵)、苏轼(坡老)等宋代文人都曾珍视这类文物,暗示艺术珍品跨越时空的魅力。诗人用"一字百缣"形容名家题跋的珍贵,对比普通人模仿古人("小儿家鸡慕野䳱")的徒劳无功。
3. 历史轮回的感慨 结尾处"兴亡千古事难齐"点明主旨:曾经的未央宫、雍畤等皇家建筑都已化为尘土("更无雍畤一丸泥"),只有这块瓦当依然闪烁着历史的光彩。诗人通过文物的小视角,展现了王朝更替的大历史。
全诗巧妙运用"瓦当"这个意象,将个人赏鉴文物的情趣与深沉的历史感慨融为一体,提醒人们:再辉煌的功业终将消逝,唯有文化记忆能够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