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

兀坐觉宵沈,萧骚竹风发。雪意到残镫,虚窗半明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独坐时的孤寂感受,通过几个简单的自然意象传递出微妙的情绪变化。

前两句写独坐的体验:诗人深夜独自坐着,感觉夜晚格外深沉。这时窗外竹叶沙沙作响,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特别清晰。这里用"萧骚"形容竹叶摩擦声,既准确又带着一丝不安的情绪。

后两句转向屋内景象:诗人注意到油灯将尽时,灯光映照出窗外似有似无的雪光。窗户半明半暗,光影摇曳不定。"雪意"二字很妙,既可能是真的下雪,也可能只是灯光造成的错觉,这种不确定感增添了诗的神秘氛围。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冬夜独处的氛围
2. 通过"风声-灯光-窗影"三个动态意象的转换,展现内心的孤寂感
3. "半明灭"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是写实景,也暗喻诗人飘忽不定的心绪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细微的环境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深夜独处时特有的孤独与宁静交织的复杂心境。就像我们有时深夜未眠,听着外面的风声,看着台灯的光晕,会不自觉地陷入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中一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