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老友在江边亭子里彻夜饮酒告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写实景:桦木蜡烛快烧完了,更漏声也停了(说明天快亮了),两人在江边亭子反复斟酒告别。这里"酒重倾"的"重"字用得巧妙,既指多次倒酒,又暗示心情沉重。
中间四句通过景物渲染离愁:月亮西斜照在野外渡口,潮水刚退去(暗示离别时刻到了);寒城中晨钟响起,游子早早启程。想到今后相隔百里云山,只能靠书信联系,三秋(指长时间)不见更添惆怅。这里"钟动寒城"的"寒"字既写天气冷,也写心里凉。
最后两句情感升华:诗人自比"迂村老病"(固执又病弱的老人),感叹另一位老友"青嵝"(可能指品格高洁)已去世。现在还有谁能记得当年把酒言欢的约定呢?"槃敦"指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这里代指把酒言欢的聚会。结尾的反问特别打动人,让人感受到老年人对逝去友情的痛惜。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的素描:蜡烛、酒杯、月光、钟声这些具体物件,配合"烧残""断更""斜""寒"等字眼,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最精彩的是把离别当下的不舍(前六句)和对人生聚散的感慨(后两句)自然衔接,让个人体验有了普遍意义——每个经历过离别的人,都能在这首诗里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