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山人之燕

与君把臂临黄河,缺壶声里度悲歌。
玉缸酒半离筵起,千里东风射马耳。
孰能忍饥学夷齐,看人鼻孔吹虹蜺。
莫道书生成事少,男儿盖棺事乃了。
雄心虽壮未能伸,客舍萧条逢暮春。
卢沟河上千株柳,满地杨花愁杀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心情,既有豪情壮志,也有现实无奈,读起来像一杯烈酒,既辣又苦。

开头两句特别有画面感:诗人拉着朋友的手臂站在黄河边,在酒壶碰撞声中唱着悲壮的歌。这里"缺壶"指喝酒时碰缺了酒壶,可见两人喝得尽兴,但"悲歌"又暗示分别的伤感。

中间四句像在发牢骚:酒还没喝完就要启程,千里东风像射马耳朵一样让人难受(形容离别的话听不进去)。接着吐槽现实:谁能像古代贤人伯夷叔齐那样饿着肚子清高?现在的人都在巴结权贵(看人鼻孔吹彩虹屁)。但马上又自我安慰:别说书生没出息,男子汉要等死后才能定论。

最后四句情绪更低落:虽然雄心壮志,但现实是春天快过完了还寄居他乡。看到卢沟桥边的柳树和满地杨花,愁得不行。这里用"愁杀人"这种夸张说法,把春天的柳絮杨花都变成了催人愁绪的东西。

整首诗就像现代人送好友远行,既想说些鼓励的话,又忍不住吐槽现实困境,最后看着飘飞的柳絮突然伤感起来。把送别时那种纠结、不舍、壮志未酬又强打精神的状态写得特别真实。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