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遵道石林秋思图为刘元善赋

李侯昔牧黄岩州,骑马日向黄岩游。
黄岩山下多水竹,五月海气凌清秋。
李侯为政百不忧,濯缨日寻南涧流。
兴来往往挥翰墨,点染毫末成沧洲。
此图精妙不易得,非子好怀谁见收。
卷舒不穷寻丈间,岂止百里盘绸缪。
青山欲尽乱石出,赤岸正隔重沙幽。
星芒堕地觉书立,玉气穿林疑夜浮。
枫楠偃蹇皮半蚀,丛灌苯尊枝相樛。
长松或拥翡翠幰,曲蔓亦罥珊瑚钩。
深岩欲雨雷电入,古路无人魑魅愁。
峰回坂折见修竹,万箨摇动寒萧飕。
仙娥鼓瑟环佩合,壮士临轩戈戟遒。
云巢隐隐出猿狖,雨叶渺渺啼钩辀。
天台雁荡日落外,湘水苍梧天尽头。
风烟满眼入惨淡,霜露在野行夷犹。
乃知托兴属幽远,苦心拂郁奋独抽。
当家父子风格好,似此更以神情优。
只今海内重寸纸,光价岂止琳与璆。
平生爱画少真迹,见此令我消烦忧。
秘书内府那得致,愿子慎藏思蓟丘。
乾坤浩荡文物远,呜呼李侯今罕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名为《石林秋思图》的画作,赞美了画家李遵道的艺术才华,同时借画抒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1. 画作背景与画家形象
开篇介绍李遵道曾在黄岩州为官,闲暇时喜欢骑马游山玩水。黄岩山风景优美,竹林流水,海风清凉,李遵道在这样的环境中挥毫作画,将自然之美浓缩于笔墨之间。诗中强调这幅画“精妙不易得”,只有真正懂艺术的人(刘元善)才会珍藏它。

2. 画中景色的生动描绘
诗人用大量细节还原画作内容:
- 山石林木:乱石嶙峋的青山、幽深的沙岸、半枯的枫楠、盘曲的灌木,还有松树披着翡翠般的枝叶,藤蔓挂着珊瑚般的果实。
- 氛围渲染:深岩中仿佛有雷电酝酿,古道上似有魑魅出没,修竹在寒风中摇曳,营造出神秘苍凉的秋意。
- 动态联想:仙娥鼓瑟、壮士持戟、猿猴隐现、鸟啼叶落,诗人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有声有色的故事场景。

3. 画作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寄托
诗人认为这幅画不仅技艺高超,更承载了深远的情思:
- 托兴幽远:画中荒寒的秋景暗含画家孤高不羁的性情,他将内心的郁结化为笔下的奇崛山水。
- 家族传承:李遵道父子(“当家父子”)都以画风清雅著称,而此画更胜一筹,兼具形似与神韵。
- 珍贵性:诗人感慨这样的真迹难得一见,叮嘱收藏者好好保存,因为李遵道的艺术成就已罕有人能及。

4. 诗人与读者的共鸣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平生爱画却少见真迹,这幅画让他忘却烦恼。他羡慕画作被刘元善收藏,同时暗含对李遵道的追念——在“浩荡乾坤”中,这样的艺术大家已难再遇。

核心魅力
这首诗像一场“纸上导览”,带读者走进一幅虚实相生的秋景图。诗人用比喻(如“玉气穿林”“珊瑚钩”)和通感(如“雷电入”“寒萧飕”)让画面活起来,既赞美了画家“以心运笔”的创造力,也传递出艺术超越时空的力量——百年后的人们仍能通过画作感受到作者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