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𧍧

东湾暖无沙,有𧍧渊泥下。
轻舠复翠竿,预致曾谁舍。
刳肉不知数,持为楚乡鲊。
嗜味固足珍,况亦椒橙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渔猎场景,展现了古人获取食材的智慧和美食的珍贵。

开头两句"东湾暖无沙,有𧍧渊泥下"说的是在东边温暖的河湾里,没有沙子,只有深深的淤泥,里面藏着美味的𧍧(一种水生生物)。这里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捕捞地点的环境特征。

中间四句"轻舠复翠竿,预致曾谁舍。刳肉不知数,持为楚乡鲊"描写了捕捞过程:人们划着小船,拿着翠绿的竹竿,不知疲倦地捕捞。把捕获的𧍧剖开取出肉来,数量多得数不清,准备做成楚地特色的鱼鲊(腌鱼)。这里通过"轻舠"、"翠竿"等意象,让捕捞场景显得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嗜味固足珍,况亦椒橙假"点明主题:这种美味本就珍贵,更何况还加入了花椒和橙皮调味。诗人通过美食的制作,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全诗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从发现食材到加工烹饪,完整展现了古人"从自然到餐桌"的美食智慧。特别是最后提到用香料调味,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通过烹饪提升食物味道。诗中透露出的,是对自然馈赠的珍惜和对美食的由衷喜爱。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