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弟入都久未至,闻在西湖,因忆旧游
半壁临安,枯棋屡换,尚余图画山川。
乌帽来游,记当寒腊残年。
风棱劲剪貂裘薄,立高峰、醉妥吟鞭。
破疏烟。
梅放千株,和靖坟前。
遥知蜡屐今番好,正西泠绿满,树暗波妍。
十里苏堤,柔丝系遍画船。
苍龙阙角归何晚,已多时、璧月亏圆。
梦空悬。
白傅钱塘,忒恁流连。
乌帽来游,记当寒腊残年。
风棱劲剪貂裘薄,立高峰、醉妥吟鞭。
破疏烟。
梅放千株,和靖坟前。
遥知蜡屐今番好,正西泠绿满,树暗波妍。
十里苏堤,柔丝系遍画船。
苍龙阙角归何晚,已多时、璧月亏圆。
梦空悬。
白傅钱塘,忒恁流连。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回忆过去一起游西湖的美好时光。
上半部分:
1. 开头"半壁临安"指南宋偏安江南的历史,暗喻时局动荡。"枯棋屡换"用下棋比喻政权更替,但西湖美景依旧。
2. 回忆当年寒冬腊月与弟弟同游西湖的情景:顶着寒风站在高峰,醉中挥鞭吟诗。透过薄雾看见孤山千株梅花盛放,在林逋墓前流连。
下半部分:
3. 想象弟弟现在游西湖的好时节:西泠桥绿树成荫,苏堤上垂柳依依,游船如织。用"柔丝系遍画船"生动描绘柳枝轻拂船身的画面。
4. 最后表达思念:弟弟为何迟迟不归?月亮都圆了又缺。只能在梦中怀念白居易笔下流连忘返的杭州美景。
全词特色:
- 时空交错:将历史沧桑、昔日同游、今日想象巧妙融合
- 对比手法:用寒冬与春景对比,突出思念之情
- 用典自然:林逋、白居易的典故信手拈来却不晦涩
- 画面感强:每个场景都像一幅水墨画,让读者身临其境
核心情感:
通过西湖四季美景的描绘,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既有"风景不殊"的欣慰,也有"人何以堪"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