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扬州换船时偶遇好友吴孝廉(次侯)后写下的临别赠言,情感真挚,充满对友谊的感慨。
前两句写相遇场景:作者停船靠岸时,吴孝廉(诗中称"吴生")知道他路过此地,特意主动到水边来拜访。"先枉高轩"用夸张手法说对方屈尊来访,体现对友情的珍视。
后两句是情感核心:第三句略带欣慰——吴孝廉是已故好友豹文吏垣的儿子,作者为故人后继有人感到欣慰。第四句突然转折,想到其他逝去的挚友(史蕉饮、顾书宣、郭于宫等人),"剧伤"二字道出强烈的悲痛,旧日好友都已不在的孤独感喷涌而出。
全诗短短四句,像一段浓缩的纪录片:有码头重逢的温暖画面,有"父辈友谊子辈延续"的欣慰,更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痛。这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正是中年人对青春友谊最真实的怀念方式。诗中"同年"(同辈友人)与"旧好"的对比,尤其能引发现代人对逝去友情的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