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的慵懒场景,读起来像一幅细腻的生活速写。
开头"日午纱窗睡起时"像电影镜头:阳光透过纱窗,一位女子刚从午睡中醒来。这个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春日午后的宁静与闲适。
第二句"问侬何事敛愁眉"很巧妙——女子对着镜子(或自言自语)问自己:为什么皱着眉头?这里的"侬"是古代女子自称,就像现代人说"我"。这种自我对话的写法让读者感觉在偷听她的心事。
后两句最有意思:"非关不向傍人说,试自扪心也不知"。意思是"不是不想告诉别人,但摸着心口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忧愁"。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感,现代人也会共鸣——有时候我们突然心情低落,却找不到具体原因。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捕捉了人人都经历过的微妙情绪
2. 用日常场景(午睡、照镜子)展现内心活动
3. 把"莫名忧郁"这种抽象感受写得生动具体
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一段生活片段,却拍出了现代人说的"emo"状态,显示出古人观察情感的细腻。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