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 其二

昔年虎阜游,秋叶闻幽蝉。
今来宝珠洞,春渌流溪泉。
灵碣龙象寂,绀壁蟏蛸悬。
冈峦窅然深,竹树何便娟。
揽衣造绝顶,凭吊怀豪贤。
岩厓漱墨留,妙迹疑神仙。
文字竟终古,黤黮兹山巅。
铃铎自相语,松涛驱暮烟。
岁月有代谢,古今徒慨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两次游览不同山景的对比,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头用"昔年"和"今来"形成鲜明对比:以前在虎丘游玩时听到的是秋蝉鸣叫,现在宝珠洞看到的是春天的溪流。这种季节变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2.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眼前景色:古老的石碑寂静矗立,石壁上挂着蜘蛛网,山峦幽深,竹林秀美。登上山顶后,看到岩石上留下的墨迹,仿佛神仙所写。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3. 结尾抒情感慨:山间的铃铛声、松涛声仿佛在交谈,暮色中的烟雾被风吹散。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岁月不断更替,古今变迁只能让人空自感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的自然景物(蝉鸣、溪流、石碑、蜘蛛网等)构建出清晰的画面
-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时间流逝的主题
- 将个人感受融入景物描写,情景交融
- 结尾的感慨引发读者共鸣,让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

诗人没有直接说"时光飞逝",而是通过描绘两处不同时节的山景,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时间跨度,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