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殿试进士待罪集英殿门二首 其一

金戺瑶阶日月边,晓风花柳带非烟。
千官剑佩鸣双阙,万国英豪到九天。
玉座忽临黄伞正,御题初出紫衣传。
小臣何幸陪诸老,待罪重来十六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科举殿试的盛大场景,以及作者作为参与者时隔十六年再次踏入考场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用金碧辉煌的宫殿、清晨的花柳、文武百官的佩剑声,烘托出殿试考场庄严肃穆的氛围。"万国英豪到九天"既写实(各地考生汇聚皇宫),又暗含对人才济济的赞叹。

五六句聚焦考试细节:皇帝亲临考场(黄伞是帝王仪仗),考题由紫衣官员传达。这里"玉座""黄伞"的描写既展现皇权威严,也暗示考生们的紧张心情。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作者自称"小臣",用"待罪"这种谦虚说法表示自己只是来应试的普通考生。"十六年"这个具体数字特别打动人——透露出他多年苦读的艰辛,以及能再次参与这场人生重要考试的感慨。就像现代人经历多年奋斗后重返重要考场,既紧张又珍惜的心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