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旌孝录为故郡大夫杜公作

早年射策向明光,疆项归来一草堂。善养岂嫌三釜薄,承恩偏幸百年康。

庭前爱日斑衣永,冢上居庐白发长。使者几回劳博采,圣恩今已下龙章。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纪念一位名叫杜公的旧日郡大夫的诗。诗人通过《读旌孝录为故郡大夫杜公作》这一题目,表达了对杜公的敬仰和怀念。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早年射策向明光,疆项归来一草堂。”

这两句描述了杜公早年胸怀壮志,通过考试获得功名,但成功后却回到家乡,过上了简朴的生活。这里的“射策”是古代的考试方式,“明光”象征朝廷的辉煌,“疆项”意味着他拥有广大的领土和责任,“草堂”则是他回归简单生活的象征。

2. “善养岂嫌三釜薄,承恩偏幸百年康。”

这里提到杜公虽然生活条件简朴,但他却懂得养身的智慧,不计较物质的匮乏。同时,他承受了皇上的恩泽,生活安康,享有长寿。其中,“三釜”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代表微薄的收入,“百年康”则意味着长寿和健康。

3. “庭前爱日斑衣永,冢上居庐白发长。”

这两句描绘了杜公的家庭生活和他的长寿。庭前的“爱日斑衣”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和谐,“冢上居庐白发长”则表现了他的长寿和岁月的积淀。这里的“斑衣”是传统的家庭温馨的象征,“冢”是坟墓的意思,暗示了杜公已经故去,但他在世时的形象仍然清晰。

4. “使者几回劳博采,圣恩今已下龙章。”

最后两句赞美了杜公的品德和行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这里的“使者”指的是朝廷的官员,“博采”意味着广泛搜集事迹以作评价,“圣恩今已下龙章”则表示皇上因为杜公的杰出表现而赐予他特别的荣誉。“龙章”是皇帝赏赐的勋章或褒奖。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杜公从射策得志到回归简朴生活、享受家庭温暖和官方认可的完整人生。诗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杜公的敬仰和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