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二 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

窗铃声寂,又银壶传漏。
不语沉沉对残酒。
到筵心烛灺,帘额烟明,还瞒说,凉月弄花时候。
玉鹅衾半摺,四角红麸,浅露鸳鸯一双绣。
梦薄未成眠,倦睐忪惺,看鬓亸、蝉钗斜溜。
恁骨似、缃桃易惊寒,愿身当屏山,护伊纤瘦。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夜独处时的孤寂与思念,情感细腻,画面感极强。

上片(前半部分)写环境与氛围:
1. 开篇用"窗铃声寂"和"银壶传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点出深夜的寂静,暗示女子独自一人。
2. "对残酒"三个字直接勾勒出借酒消愁的形象,而"沉沉"二字更强化了忧郁的情绪。
3. 烛光将尽(烛灺)、帘外烟雾朦胧的描写,营造出朦胧凄美的意境。最妙的是"凉月弄花"这个借口——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却说是月亮在逗弄花影,这种掩饰反而更显心事重重。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闺房细节:
1. 用"玉鹅衾"(绣着天鹅的被子)、"红麸"(红色被角)和"鸳鸯绣"这些精美寝具,反衬出无人共枕的寂寞。
2. "梦薄未成眠"写得极为传神——不是睡不着,而是连做个完整的梦都难,这种浅眠状态最能体现思念之深。
3. 最后镜头聚焦到女子身上:鬓发散乱(鬓亸)、发钗歪斜的慵懒姿态,透露出心神不宁。"缃桃易惊寒"的比喻(像娇嫩的桃子怕冷)更突显她的脆弱,而"愿当屏风护伊瘦"的愿望,将柔情推向高潮。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深夜空房,到未收的酒杯,再到凌乱的床榻,最后定格在女子憔悴的面容。通篇没有直说"思念",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思念,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