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待制视学

翼翼取则地,菁菁乐育篇。
使轓临学舍,台席俯谈筵。
韦相傅经书,文翁唱教先。
诸生动观叹,门外卓卿旃。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名为《留守待制视学》,描述的是一位留守待制的官员视察学校的情况。接下来,我会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翼翼取则地,菁菁乐育篇。”
这句描述了学校的位置和环境。“翼翼”可能意味着壮观、威严的场景,这里可能是形容学校的规模或建筑的壮丽。“菁菁”表示茂盛的样子,这里可能是形容学校的发展繁荣,充满活力。乐育篇可能指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2. “使轓临学舍,台席俯谈筵。”
这句描绘了官员到学校视察的场景。“使轓临学舍”中的“轓”是古代的一种车子的装饰,这里可能用来指代官员的车驾到达学校。“台席俯谈筵”则描述了官员在讲台上,俯下身来与学生交谈的场景,体现了官员的亲切和关心。
3. “韦相傅经书,文翁唱教先。”
这句赞美了这位留守待制官员的教育理念和贡献。“韦相傅经书”可能意味着这位官员精通经书,非常有学问。“文翁唱教先”则引用了文翁的典故,文翁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提倡教育并投入大量资金兴办学校。这里可能是赞扬这位留守待制官员像文翁一样,重视并倡导教育。
4. “诸生动观叹,门外卓卿旃。”
这句描绘了人们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欢迎。“诸生动观叹”表示所有的学生和其他人都对他充满敬意,感到惊叹。“门外卓卿旃”中的“卓卿”可能是对这位官员的敬称,“旃”是一种红色旗帜,这里可能表示欢迎的热闹场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一位留守待制的官员对学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展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贡献。通过描绘官员视察学校的场景和学生的欢迎,展现了教育的活力和人们对教育的期待。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