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浙江驿站过夜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漂泊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五月的驿站里,凉风吹散了暑热,但旅人的心情却像水一样茫然无依。"薰风"本是暖风,却带来凉意,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接着用"芭蕉雨"和"薜荔墙"两个生动的画面,把江南雨季的潮湿青翠表现得如在眼前——雨水从芭蕉叶上滴落,长满青苔的石头连着爬满藤蔓的墙壁。
五六句突然转折:酒醉时突然惊觉自己头发已白(蓬鬓短),漫漫长夜里离愁越发难熬。最后两句最妙:看到钱塘江上挂着青布帘的画船,恍惚间竟把杭州当作了遥远的故乡(并州)。这种"错认"不是真的分不清,而是深刻道出了游子"处处无家处处家"的辛酸。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驿站的凉风,到雨打芭蕉的特写,再到醉眼朦胧的镜中白发,最后定格在江上船只的远景。没有直接说"我想家",但每个画面都在诉说乡愁。特别是最后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所有在外漂泊过的人都会心头发酸——原来最深的思念,就是会把异乡错看成故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