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弟作

永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念我骨肉亲,三年辞故乡。
故乡不得归,越绝虎与狼。
婉娈抱弱子,远滞湘水傍。
湘水自东来,不见征鸿翔。
念昔遘难初,进退何仓皇。
既兴悼亡叹,旋赋远游章。
田园舍之去,秋草俱已荒。
念子抱耿介,敝褐凋风霜。
心危虑鲜舍,鬓落恐易苍。
徒闻篇翰积,矧婴贫病伤。
维时春泽敷,群卉各扬芳。
翳我手足情,沦落天一方。
载歌常棣篇,具迩固其常。
逝言事堂构,庶以永乐康。
毋徒事游衍,阔绝劳相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思念弟弟的兄长在漫漫长夜中写下的深情之作。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年代亲人分离的痛苦与牵挂。

开篇直接刻画了一个失眠的夜晚:诗人辗转难侧,最终披衣起身徘徊。这种坐卧不安的状态,源于对分离三年的骨肉至亲的思念。诗中透露他们分离的原因是故乡被"虎狼"(可能指战乱或恶势力)占据,无法归去。弟弟带着年幼的孩子,流落湘水之畔,就像失群的孤雁。

中间部分回忆当初遭遇变故时的慌乱:既要哀悼逝去的亲人("悼亡叹"),又要匆匆踏上逃亡之路("远游章"),连田园都荒芜了。诗人特别心疼弟弟正直刚烈的性格("耿介"),却要忍受贫病交加的折磨,担心他过早衰老。

最后诗人用春天万物生长的景象反衬手足分离的凄凉,虽然引用《诗经》中描写兄弟情的"常棣篇"来安慰自己,但"天各一方"的现实依然令人心痛。结尾的劝勉尤为动人:希望弟弟不要只顾漂泊,要记得重建家园,这样兄弟才能长久安康——这朴实的愿望背后,是血浓于水的牵挂。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封深夜写就的家书,字字带着体温。通过"披衣彷徨""秋草荒芜"这些日常画面,和"鬓落恐易苍"这样细腻的担忧,让我们看到战乱年代普通人最真实的亲情。诗人对弟弟的关心具体到衣着("敝褐")、健康("贫病伤")等生活细节,这种朴实无华的牵挂,反而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