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台(沉机石侧。上有柱穴尚存)

富贵风吹一鬨埃,春阳留得旧时台。
老松偃蹇山前立,曾见昔人歌舞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贵繁华逝去后留下的荒凉场景,通过对比过去的热闹和现在的冷清,表达了世事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富贵风吹一鬨埃,春阳留得旧时台"意思是:曾经的富贵荣华就像被风吹散的尘埃一样消失无踪,只有春阳台这个旧时的建筑还留存着。这里用"风吹尘埃"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繁华易逝的特点。

后两句"老松偃蹇山前立,曾见昔人歌舞来"是说:一棵苍老弯曲的松树依然矗立在山前,它曾经见证过这里歌舞升平的盛况。老松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目睹了人世的变迁。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具体景物(春阳台、老松)来承载抽象的时间流逝感 2. 通过"尘埃"与"旧台"、"昔人歌舞"与"老松独立"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3. 老松的意象既增添了沧桑感,又暗示了自然永恒而人事无常的哲理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感慨,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类似的体验:重游故地时,发现物是人非,当年的热闹已成追忆。这首诗正是捕捉并升华了这种普遍的人生感受。

陈岩

(?—1299)宋池州青阳人,字清隐,号九华山人。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隐居不仕。尝集杜甫诗句为《凤髓集》。遍游九华山胜迹,品题诸名胜殆遍。有《九华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