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汝守仲仪舅

尝提十万师,为国捍羌寇。
严兵坐大府,诸将无与右。
旌纛俨成列,钟鼓振前后。
曰赏固自我,有诛孰敢救。
胜势前已决,威声日西走。
功名未及建,得此山城守。
捧诏顾东路,怡然引车就。
穷秋过旧许,整驾一来觏。
高谈不知疲,辄用火继昼。
卒无愠黜端,少以颜色漏。
乃知君子心,得丧不自囿。
悔非自取之,于道有不受。
徒然颂德美,洪量讵窥究。
孤城俯清汝,山势远相斗。
公庭日无事,燕坐阴华构。
林寒山雪飞,地静玉泉漱。
于兹乐天理,足使道牙茂。
时寄新诗章,穷闾慰衰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将军卸下军职、转任地方官后的内心独白,充满了豪迈与豁达的对比魅力。

前半部分回忆军旅生涯时充满英雄气概:他曾率领十万大军镇守边疆,军纪严明("曰赏固自我,有诛孰敢救"),威名远播("威声日西走")。但突然笔锋一转,说功名未成就被调任山城当太守,这里暗含壮志未酬的遗憾。

转折出现在他坦然接受任命("怡然引车就"),与友人彻夜畅谈("辄用火继昼")时毫无怨色。诗人由此悟出人生真谛:真正的君子不会被得失束缚("得丧不自囿"),就像自然规律("道")不会接受强求的东西。

后半部分描绘闲适的太守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城中办公("孤城俯清汝"),公余时静观飞雪听泉声("林寒山雪飞,地静玉泉漱")。这种顺应自然的状态,反而让他的精神境界更加丰盈("足使道牙茂")。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气质的交融:既有"旌纛俨成列"的武将豪情,又有"地静玉泉漱"的文士雅致。诗人通过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起伏时,保持"不怨天尤人"的胸襟,就能在平凡中发现更高层次的生命之美。最后以寄诗安慰病中友人作结,更显其重情重义。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