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章德茂的官员奉命出使北方游牧民族的情景,展现了豪迈的报国情怀和深沉的家国思绪。
前两句写章德茂雪后启程的英姿。"长缨系撑犁"用汉代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他主动请命的勇气,就像要捆住敌人的首领一样充满斗志。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展现使命的艰辛:佩剑的光华与北方苦寒之地形成反差,镇压边患的使命与西域风涛的凶险相互映衬;故国的繁华与边塞的荒凉在诗人眼中交织,只能借酒消愁,在异乡的月色下题诗抒怀。
最后两句是想象章德茂完成任务凯旋的场景:他将像汉代萧何那样位列朝堂高位,用淮阴侯韩信的典故暗示,这次出使看似是临时差遣,实则是展现才能的重要机会。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矛盾情感的平衡:既有"系长缨"的豪情,又有"醉题诗"的孤寂;既担忧边关危机,又相信使者能建功立业。通过历史典故的化用,把一次普通的出使升华成了英雄般的远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