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登南昌南楼玩月有寄用东坡韵
南昌仙人楼何高,上凌月窟宵察毫。
三年两次失佳会,不随众上看银涛。
尔来散尽便娟子,十丈飞甍杳如水。
酒酣舞节无奈何,忽复登楼惆怅起。
此时碧汉飞晶丸,妖蟆避焰都潜蟠。
转留更恋玩莫释,冰辉乱溢生芒寒。
回首秦吴复燕汴,繁华百代须臾变。
但闻帝子閟银盘,那见仙人遗铁板。
重挥双泪对江山,露草风镫若个坚。
照遍古人今月在,不留今月古人看。
古今看月斯楼好,一一欢娱太潦草。
数去明年恐更非,悲来今夕还应老。
自从离别万事贫,南昌风景尽愁人。
凭栏一吐肝胆出,为寄当时楼上客。
三年两次失佳会,不随众上看银涛。
尔来散尽便娟子,十丈飞甍杳如水。
酒酣舞节无奈何,忽复登楼惆怅起。
此时碧汉飞晶丸,妖蟆避焰都潜蟠。
转留更恋玩莫释,冰辉乱溢生芒寒。
回首秦吴复燕汴,繁华百代须臾变。
但闻帝子閟银盘,那见仙人遗铁板。
重挥双泪对江山,露草风镫若个坚。
照遍古人今月在,不留今月古人看。
古今看月斯楼好,一一欢娱太潦草。
数去明年恐更非,悲来今夕还应老。
自从离别万事贫,南昌风景尽愁人。
凭栏一吐肝胆出,为寄当时楼上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之夜在南昌南楼赏月时的感慨,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惆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忽复登楼惆怅起"):
诗人登上南昌的高楼赏月,回忆起过去三年两次错过中秋盛会,没能和大家一起看月下江涛的遗憾。如今身边那些曾经一起玩乐的朋友都已散去,只剩高楼空荡荡地立着。酒喝到一半突然跳舞解愁,结果越跳越惆怅,最后还是决定上楼看月。
第二部分("此时碧汉飞晶丸"到"那见仙人遗铁板"):
这里生动描写了中秋明月:像一颗晶莹的丸子飞在夜空,连传说中的月宫蟾蜍都躲起来了。月光清冷如冰,带着刺骨的寒芒。诗人突然联想到历史上繁华的都市(秦吴燕汴),再辉煌的朝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人们只听说月宫仙子的传说,却找不到仙人留下的任何痕迹。
第三部分("重挥双泪对江山"到最后):
诗人对着江山流泪,感慨露水打湿的草和风中摇晃的灯都不长久。月光照亮过古人,也照亮今人,但古人已看不到今天的月亮。他觉得古今人们在这楼上看月都太匆忙,想到明年情况可能更糟,今晚的忧愁又催人老。自从与朋友分别后,觉得南昌的风景都带着愁绪。最后他靠着栏杆倾吐心声,想把这份感慨寄给当年一起登楼的朋友。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中秋月色写得既美丽又清冷,像"冰辉乱溢生芒寒"这样的描写很有画面感
2. 通过月亮串联古今,产生"古人看不见今月"的哲学思考
3. 用"散尽便娟子"(朋友离散)、"露草风灯"(短暂易逝)等意象表达孤独与无常
4. 语言流畅自然,虽然用了一些典故(如"妖蟆"指月宫蟾蜍),但情感表达直白真切
核心思想是说:美好的事物(明月、友情)虽然永恒存在,但具体到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是短暂易逝的,这种矛盾让人倍感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