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做学问和创作的艰辛,以及作者对世俗浮躁态度的不屑。全诗用直白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传递出一种"认真做事不容易,但敷衍了事更可笑"的人生态度。
首联说真正做学问必须下苦功夫,世上那些随便拍手叫好的人其实都在说空话。这里用"抵掌"(拍手)这个动作,讽刺那些不认真思考就随意附和的浅薄之人。
颔联用两个数字形成巧妙对比:评价别人时斤斤计较到九分九厘,自己做事时却妄想一步登天(三十三重天是佛教最高天)。通过这种夸张的数字对比,批评了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双标行为。
颈联用读书和写诗来举例说明:真正读懂书要逐字琢磨,写好诗要像参禅一样静心体悟。"造微"指创作精妙的诗句,需要像禅宗修行那样专注投入。
尾联突然转折:眼前这些道理能和谁讨论呢?不如痛快地狂饮高歌一场。最后这句看似洒脱,实则透露出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只能借酒抒发郁闷。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抽象的道理用具象的数字、动作表现出来,比如"九分九"和"三十三"的对比,既有数学的精确感,又形成强烈反差。诗人用这种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那些随便应付还自以为是的人,其实活得很可笑。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